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創新能力,要從娃娃抓起。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稱:2022新課標),明確提出將“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作為時代新人培養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要培養一名符合要求的時代新人,文化自信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素養。

勞動、信息科技成為義務教育新科目 | 圖源:2022新課標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培養符合要求的時代新人,2022新課標第一次將“文化自信”這一核心素養納入其中。此外,2022新課標的另一大變化,是將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單獨設立義務教育新科目。
從上述2022新課標的變化中不難看出,隨著以信息科技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時代的到來,國家在育人方向上,愈發重視培養具備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科技創新時代人才。
寓樂灣“科創+文化”品牌新定位及業務新模式

以科技創新教育業務起家的AI智能硬件及數據服務整體解決方案商——北京寓科未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寓科未來),近年來依托智能科技賦能轉型,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并聯合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教育中心未來科技教育基地。在科創人才培養方面,寓科未來致力于構建“人才培養+人才輸送”全產業鏈生態閉環,通過旗下青少年智慧教育品牌“寓樂灣”、高教職教數字化人才培養品牌“神經猿理工”、數字化產業服務品牌“科樂園”,徹底打通人才成長階梯通路,共同構建起從青少年科創素養啟蒙,到數字化技能人才培養,再到數字化產業人才輸送的全學齡段全覆蓋科創人才“培養+輸送”業務體系。

為滿足時代新人培養需求,寓科未來旗下青少年智慧教育品牌“寓樂灣”遵循“源于教育,高于教育”的品牌發展思路,積極響應國家時代新人培養政策驅動,以“培養科創素養與文化自信兼具的時代新人”為品牌目標,全力拓展自身品牌內涵及業務邊界。寓樂灣在自身業務模式方面尋求突破,將“科技創新”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全力打造“科創+文化”業務新模式。
對此,寓科未來副總裁、寓樂灣CEO楊金江向記者介紹說,當下,寓樂灣正在向多元科創文化品牌方向發展,在原有科創教育業務體系基礎上,專注于探索“科創+文化”品牌新定位的升級和拓展。寓樂灣以科創教育為載體,以文化傳播為核心,針對各地中小學科創文化建設需求,結合各地地方傳統文化特色,開發出一套集科創文化產品、科創文化內容、科創空間建設、科創活動服務為一體的校園科創文化建設運營整體解決方案,力求以科創為媒,以文化為核,為中小學教育提供支持賦能,助各地合作校培養時代新人。
具體而言,寓樂灣在產品硬件端,以母公司寓科未來自主研發的AI智能教學硬件和科創教育裝備作為硬件基礎;在課程內容端,以寓樂灣品牌自主開發的“科創+文化”系列課程和教育云平臺,及青少年科創文化多維度綜合數據測評系統分別作為內容基礎和評價支撐;在空間建設端,以寓樂灣規劃建設的科創文化教學空間作為服務載體;在活動服務端,以寓樂灣品牌系列科創文化主題活動作為增值服務,整體做到了“產品+內容+空間+服務”四位一體的科創文化建設運營方案整合,能夠定制化、多樣化地滿足各地中小學對于自身校園科創文化建設運營在規劃設計、課程開發、空間建設、活動設計、師資培訓、項目運營等多方面的產品服務需求。
寓樂灣校園科創文化建設及運營代表案例

景德鎮市陶陽學校科技館
在硬體建設方面,寓樂灣挖掘各地地方文化基因,結合現代科技手段,為各地合作校量身定制集“產品+內容+空間”為一體的科創文化硬體建設方案。以寓樂灣為景德鎮市陶陽學校規劃建設的陶陽學校科技館項目為例:寓樂灣在該項目的規劃建設中因地制宜,突出體現景德鎮市陶瓷文化傳統基因,將當地陶瓷文化與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融合再創新,讓科技館成為科技創新教育與陶瓷文化傳承的有機融合載體。陶陽學校科技館通過多媒體弧幕數字影像,講述景德鎮中國瓷都歷史,讓悠久的陶瓷文化在現代的科創空間中再度綻放,使學生們通過聲、光、電等多方位現代科技呈現手段,沉浸式感受本地陶瓷文化的深厚魅力,從而樹立身為景德鎮時代新人的文化自信。

景德鎮市領導參觀考察陶陽學校科技館
使用面積5000余平米的陶陽學校科技館,自2022年初落成以后,迅速成為景德鎮市當地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的打卡圣地,并受到來自教育部、江西省、景德鎮市等各級領導的關注和肯定。這一兼具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地方文化的特色科創空間建設項目,有效助力陶陽學校提升科創教育環境,助力景德鎮市豐富優質文化供給,對陶陽學校及景德鎮市的科創文化建設形成有效賦能。

和田地區2022年“京和科技月”活動開幕式現場
在活動服務方面,寓樂灣力求以現代科技手段,展示弘揚各地文化特色,為各地中小學打造集“科技+活動+進校服務”為一體的科創文化活動運營方案。以寓樂灣為新疆和田地區各中小學組織舉辦的“京和科技月”年度性科創系列主題活動為例:寓樂灣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和田地委統戰部等單位的指導和支持下,每年通過在當地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科技表演展示、互動體驗項目、操作競技項目、科普大講堂、民族文化展演等內容形式豐富多樣的“科技創新+民族融合”科創文化系列主題活動,將北京前沿的科創教育成果資源引入和田地區,與和田璀璨的多民族文化融為一體,為和田地區有效提升科創教育發展及科創文化建設水平,提升科技、文化區域影響力助推賦能。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和田地委副書記彭利鋒(上左圖),和田地區行署副專員古麗尼沙汗·依明(上右圖)在和田地區2022年“京和科技月”活動開幕式上致辭講話
多年來,寓樂灣為包括和田地區在內的新疆各地中小學在科創文化產品內容、活動服務等方面持續提供優質資源供給:2020年,新疆自治區科協與寓樂灣攜手為包括和田地區在內的南疆各地13所中小學援建青少年科學工作站。同年,寓樂灣在新疆自治區科協指導下,舉辦“2020南疆鄉村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骨干教師培訓班”,為包括和田地區在內的74所南疆各地鄉村中小學、幼兒園、科普活動中心的科技骨干教師進行為期四輪的科創教育師資培訓。2021年,寓樂灣通過與愛國網共同發起的“人工智能普惠教育(百城千校計劃)”,為和田地區20所中小學提供人工智能普惠教育學習資源包及相關配套師培服務。同年年底,寓樂灣在和田市教育局指導下,為和田市北京海淀幼兒園、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學、和田市三中等校搭建起“全鏈條”科技教育示范體系。寓樂灣長期持續的科創文化產品服務優質資源供給,有力助推科技援疆事業發展,為和田乃至全疆的科創教育及科創文化建設水平提升做出了極大貢獻。而以“京和科技月”為代表的科創系列主題活動,也被打造成為和田地區特有的科創文化城市名片。

“航天英雄”楊利偉(上左圖)與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上右圖)在和田地區2022年“京和科技月”活動開幕式上通過視頻致開幕詞 | 圖片來源:北京衛視
寓樂灣CEO楊金江透露,寓樂灣近年來在北京、武漢、西安、烏魯木齊等全國各地設立增值服務中心,形成服務網絡,為品牌的科創文化建設業務在各地中小學校園的推廣落地提供了可靠的服務保障。下一步,寓樂灣將投身古都西安的科創文化建設,與西安當地某知名小學全面合作,以科創為媒,以文化為核,深入挖掘西安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等地方文化特色,并通過智能科技手段創新呈現,為該校打造“產品+內容+空間+服務”四位一體全方位覆蓋的科創文化主題建設項目,助力該校成為陜西省科創文化特色示范校。
展望未來,寓樂灣CEO楊金江表示,寓樂灣將采取“兩步走”戰略穩步發展:第一步,立足國內,在全國各地中小學校園積極推廣寓樂灣品牌科創文化建設業務,提升各地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文化自信。第二步,放眼海外,基于寓樂灣在國內積累的科創文化建設與傳播經驗,并依托母公司寓科未來在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分支業務體系,在海外市場積極推廣落地富含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科創文化項目建設,為提升海外各國各地區華人群體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通過對上述各校園科創文化建設運營項目案例以及品牌發展戰略的深入了解,記者認識到寓樂灣在推進“科創+文化”品牌新定位和業務新模式發展上真抓實干的探索與拓展,可以說,寓樂灣已完成從傳統青少年科創教育品牌到新時代多元科創文化品牌的升級和飛躍。
對于記者的這一論斷,寓樂灣CEO楊金江表示,寓樂灣目前還處在探索拓展階段,正在逐步構建和完善品牌自身的“科創+文化”新業務模式。準確來說,寓樂灣目前還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多元科創文化品牌,在業務邊界拓展和業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成長空間。寓樂灣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針對各地中小學對產品內容、空間建設、活動服務等科創文化建設不同方面需求的解決方案整合能力。寓樂灣希望憑借此能力,通過“科技創新+傳統文化”的校園科創文化建設項目定制,為全國各地打造出更多的科創文化特色示范校,幫助更多中小學從科創與文化知識點、科創勞動技能,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全方位培養適應科技創新時代要求、具備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