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鐵壁很少接受訪談,盡管他有很多的名義去做這件事情,比如公益教育實踐者,比如多家上市教育公司聯合創始人。這一次,源于他想對“雙減”政策做個回答。
80后、教培人,這兩個詞語組合在一起就像滿地雞毛的生活,但是在寧鐵壁身上,卻是愈發盛放的花園。

寧鐵壁
作為未來培優CEO,“雙減”政策后,寧鐵壁帶領團隊迅速調整了業務結構,在合規范疇內保障了公司的常態化運營。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一木一米創始人,以教育和實業為兩個支點,一邊持續深耕教育行業,拓展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另一邊向實業延伸,以打造中部地區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制造中心作為長遠目標。
所謂應對風險的能力,關鍵在于態度。寧鐵壁說到,“雙減”讓多數人看衰教培行業,但是如果積極去應對,無論是變革,還是轉型,會有不一樣的收獲,甚至是實現飛躍。
教培人對“雙減”的回答
如果要準確地形容寧鐵壁的身份,應該這么說:曾經的教培人,長期的教育工作者。
正因如此,“雙減”對于寧鐵壁而言,改變的只是形式,自己做的仍是同樣的事情。從國內頭部K12教育機構出來后,寧鐵壁創立了未來培優,匯聚985/211名校畢業生打造強大教師團隊,以“雙師教學”(主講老師和輔導老師結合)和“分層次”(因材施教)教學體系致力于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并且重點關注教育能帶來的長遠正面影響,引導終身學習,而不是短期效果,獲得了許多家長和學生的信賴。
未來培優只在二三線城市開設分校,通過提供有競爭力的福利待遇吸引高校人才,以此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教育資源的均衡和改善,要從二三線城市開始,再往下覆蓋。”寧鐵壁表示,在政府引導和社會層面積極參與下,教育基礎設施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包括偏遠貧困地區設施也愈加齊全,但是優質師資、優質課程、良好的教學模式在區域分布上明顯失衡。
“雙減”政策實施后,未來培優大幅縮減業務。作為匯聚高精尖人才的平臺,寧鐵壁堅信,有這樣的能力在,他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逆勢持續吸納高校人才。
“‘雙減’確實對我們行業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但是如果放到未來5年、10年,一定是有積極作用的。”過去在資本和利益的鼓動下,頭部教培機構頻頻制造焦慮,包括“虎媽”“雞娃”是違背教育初衷的,寧鐵壁表示,“雙減”政策起到了很好地去資本化的作用,從長遠看有助于建立更健康良性的教育理念。
寧鐵壁和團隊伙伴的初心一直是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化,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而非販賣焦慮。
未來培優的教培業務主要是作為義務教育的輔助和補充角色,“雙減”后一部分人才合規留守并優化業務,一部分人才去拓展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另外,組建團隊舉辦公益課程和公益講座、資助貧困生、捐贈基礎設施等等,都是他們團隊長期堅持做的事情。
“教育從來不是死讀書,而是綜合素質的提升。”
生于閉塞山村的寧鐵壁,通過一步步的升學,逐步打開自己的視野,看到了更寬廣的世界,他深知這是一種美妙的體驗。加上求學期間受到慈善家的資助,寧鐵壁也希望有能力幫助他人,大學一畢業就投身于教育工作中。開始時,寧鐵壁從老師做起,是一束微弱的火苗,但是他積極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匯聚成火把,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得以向陽而生。
持續追尋自我與社會價值
《平凡的世界》里有許多經典語錄被廣泛廣播,“人這一生,不是看你貧窮和富有,而是看你都做了些啥”是其中的一句。生命有尺度,作為掌舵者,每個人都希望度過無悔的時光。
寧鐵壁很幸運,大學畢業到現在一直從事著自己理想的工作。如今,自己第一批學生已經走入社會,他們的成就讓寧鐵壁深感欣慰,平日工作中家長、學生許多的正向反饋和評價也讓他獲得很大滿足。
“以我現在的狀態看,自我價值包括社會認同感、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成就感。”社會認同感指的是,我做的事情得到了好的反饋,說明我是有利于他人的;社會責任感是變得更有能力的時候,我如何利用這個能力去做更多有益于社會發展的事情;社會成就感,是除了社會認同感、社會責任感這些外界對個體的認同之外,自我的認同。
寧鐵壁已經明確,教育是自己會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
教育之外,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專業的寧鐵壁,希望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支撐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實業,是自己和團隊伙伴的另一個初心。
“‘雙減’后,我們常常思考怎么把人才充分利用起來,也只有在實踐應用中,人才才能發揮最大價值。”寧鐵壁和團隊伙伴多數是工科專業出身,于是決定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踏足實業。
一木一米便承載了包括寧鐵壁在內的管理層的共同意志,以教育和實業為兩個支點,持續回饋社會,實現更高層次的自我價值。
教育板塊,包括合規的教培業務、民辦高中、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生就業。促進教育公平,仍然是寧鐵壁和團隊伙伴工作的重心。
“絕對公平是理想化狀態,當然理想要有,而我們能做到的是相對公平。”寧鐵壁表示,相對公平指的是確保每個孩子擁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這主要由國家層面去推動,“我們目前是在湖南省內盡可能的提供支持,積極的引進人才,讓更多孩子接受到優質教育。”
另外對于教師人才梯隊的建設,寧鐵壁認為,其一要做好新人教師的培訓,教師的成長不能單純靠自我的提升,也需要外界的加持,時間分配要合理,確保有充分的時間用于能力的提升。
其二開放校招,很多地方不允許非師范專業的學生考教師編,然而師范類的優質高校是有限的,包括綜合性大學在內的985/211的學生有著很好的學習能力,這些是可以應用在教學上的。
其三提升教師待遇,經濟發達地區在教師待遇這塊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在人才引進上也足夠開放。
實業板塊,短期內從共享出行賽道進入,探索政府監管+平臺運營的政企合作模式,致力于為湖南省內城市提供有序、便捷的共享電動車服務。基于終端運營的實踐,將逐步延伸至精密機械制造,長期目標是在中部地區打造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制造中心。
教育,在任何時代都是剛需和不可替代的,既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也是個人獨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實業興邦,聚焦實業、做精主業,才能在一輪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存活和勝出。
教育情懷和家國情懷,引領著寧鐵壁一步步追尋自我和社會價值,足下的歲月絢爛而富有意義。“自利則生,利他則久”,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備受世界認可,而這也正是社會運行的核心邏輯。
【撰稿】李莉 |